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

摘    要: 教育是一项服务性的公益性事业。与其他行业不同,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与其他的社会企业不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追求的是高校资源的使用率和培养人才对社会的贡献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影响因素; 经济效益;
 
  教育虽然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是与商业一样也有投入和产出,也需要讲求经济效益。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与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人的素质高低以及掌握和应用知识与技术的程度对现代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对国家经济发展而言,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间相互竞争的核心因素,他们能够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一、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意义探讨
 
  经济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间的一种比例关系。主要包含投入与产出间的对比关系以及投入所得的成果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经济效益就是用最少的价值创造最大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在最少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价值[2]。因此,用最少的劳动取得最有用的成果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劳动消耗下,产出的越多,经济效益就越高。因此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首先要看教育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是否与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相符。高等教育的产出则是指人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能力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在科研及技术创新方面是否有突出成果。因此高等教育要在一定的教育投入下,达到规模越大、人才数量越多,在科研方面的成绩越突出,经济效益越高的效果。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
 
 
  虽然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与教育投入和教育有效产出有关,但是不能简单地套用经济学中的投入产出比的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就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这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劳动力的知识和技能,与其他物质部门的投入产出衡量不同,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衡量的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高等教育培养的劳动者只有把智力劳动与物质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或者物质生产部门只有把高校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形成最终的经济效益[3]。高等教育的投入和高等教育所创造出的价值的对比关系就能体现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可分为内部经济效益与外部经济效益。高等教育内部经济效益是指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教育投入,与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及做出的突出科研成果间的对比。这些人才通过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创造的经济价值就是外部经济效益。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追求的是外部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和突出的科研成果也谈不上外部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效益。
 
  二、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因素分析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要想得到有效提升,首先要明确它在GDP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看看高等教育服务是不是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即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有多大。
 
  (一)高等教育需要合理投资
 
  合理有效地控制高等教育的投资是提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高等教育的投资指的是社会性的投入,如企业或者个体单位的捐赠,这也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资金制度逐渐完善,这为学校的科研和教育服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现实中有的高校对教育投资的管理并不专业,而且对教育投资也没有进行合理的控制[4]。导致学校资金使用和调配出现了问题,限制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高校教育经费一般是按照高校的录取人数来拨付的,如果高校的生源人数下降,就会对高校的教育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学校需要合理扩大规模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多,作为人才输出地的高等院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逐年扩大了招生人数。随着学生数量增加,有的高等院校的教职工数量及教学设备条件已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因而限制了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学生数量的增加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的难度,使得学校教职工的工作压力增加,这限制了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大学生的培养成本也是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认为教育成本就是学生的培养成本[5]。因为高等学校中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的一次性投资可以多次参与到教学业务活动中。而且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它的使用价值及物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把它的成本一次性摊到当年的学生培养成本中就是不科学的。因此在计算时需要逐年分摊教育成本。因为高等教育所提供产品的性质比较特殊,我们在判断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培养成本的优劣时不能单纯地以支出的大小进行判断。在计算高校的学生培养成本时要以高校所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的合理耗费进行计算,只有这样的计算才是科学合理的。
 
  (三)管理方式需要更为科学
 
  高等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来提升教育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教学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促进学校的顺利发展。部分高校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而且思维固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都要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但是现在有些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高校教育经济效益的发展。
 
  (四)财务管理制度更需完善
 
  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的记账、报账和报表有不同,它不但涉及财务部门的分内工作,还会涉及到广泛的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合并后的具有超大规模的高校更是如此。现在许多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责任制及内部的一些监督机制还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融资贷款及对外投资等一些具有风险性的项目上也没有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三、提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时代不断进步决定了高等教育也应不断完善教育经济模式。优化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制定科学的教育制度
 
  高校应发挥其产业性的特征,将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特殊产业来看待,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把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的产业投入市场。当今社会的竞争其实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高等学校,要在国家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教育制度,减轻国家经费负担[6]。
 
  (二)合理控制高等教育投资
 
  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才,对高校教育经费划拨也逐渐提高,但是现在有的高校在经费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院校的教育经费占据了高校的大部分资源,使得高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些普通的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育经费不足,教育的软硬件提升速度无法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7]。而且高等学校对冷、热门学科的教育经费划拨也不均衡,对一些冷门专业的投入较少,因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均衡,这让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因此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要对高等教育的经费进行合理的划分,对高等学校的经费投资也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予以管控。构建以政府为主体,其他组织为辅的多种投资方式。其次,高等教育学校还要鼓励专业教师的创新科研工作,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加大教师的创新科研的奖励力度,以促进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提高。扩招使得高校在管理和教育资源等方面都要加大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校需要增加高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否则就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教学的需要,容易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要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就要合理配置教职工数量,按照学生数量不断吸收优秀的师资资源,以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8]。此外,高校还要为教职工提供不断深造的机会,以满足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使本校的教职工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做到与时俱进,学有所教,教有所学。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还要加大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充分的配置,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终身教育的提出使得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发展,但是仍然有地区存在“一考定终生”的现象。要想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平衡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发展形式多样的高等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其办学质量,在提高高等学校人数的同时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适用性人才。
 
  (四)建立科学管理模式
 
  要想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高校的管理者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完善学校的管理模式,不断克服现有不足,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使学校制度更加完善。要不断进入市场进行调研,考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开设的专业及师资资源,使所设置的专业更加迎合市场需求,进而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9]。
 
  (五)培养市场需要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高等学校中有大量的科技人才,他们承担着重大的科研任务,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高校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继承和传授人类的生产经验和技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先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0]。也就是说让人们通过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技术,然后再通过现实的生产活动转化为生产力。因而高等教育要设置一些市场发展所需的专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要想促进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提升,高校就要针对影响其经济效益发展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调控教育资源,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准确定位,制定出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办学优势,科学合理分流分层培养高素质人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适应市场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娟.浅谈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提升的制约因素及提升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
  [2]林永柏,江桂珍.经济学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几个基本问题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3]姚书杰,尚昱吟,唐轶.云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经济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学生评价的视角[J].昆明学院学报,2013,(04).
  [4]王君.基于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视角提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
  [5]陆小兵,张必春,占侃.试论当前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及其限制---兼对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投资观点的反思[J].教育与经济,2012,(04).
  [6]巩博文.提升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基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角度[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07).
  [7]李会转.高等教育的功利化辨析与新形势下的价值追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8]张玲,杨孟坤.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社会经济效益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02).
  [9]张奎,楼雪筠.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估算公式的改进[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
  [10] 胡昌丽.上海高等教育投资研究---基于规模、结构和经济效益的分析[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6.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