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98核心期刊网-专注期刊论文发表20年!
您的位置:主页 > 论文范文 > 医学论文 > 综合护理干预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摘    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26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缩短患者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心理状况与自我护理能力也能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门急诊;输液治疗;综合护理干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
 
输液治疗是门急诊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段,但是门急诊每天接诊的患者较多,病情复杂、心理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输液期间发生不良事件[1],比如穿刺部位出血、输液外渗、针头脱落、回血严重等,需积极做好护理配合。门急诊输液治疗中发生不良事件,一方面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预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导致护理满意度降低[2]。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为了探讨这种护理模式应用于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26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26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5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25±3.65)岁。观察组男性74例,女性5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41±3.5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愿意配合研究,均为门急诊输液治疗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智力障碍、不愿意配合调查等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接到输液通知后,将患者送到输液室,安排座位,告知其输液操作、注意事项等,询问有无过敏史。输液期间做好监护,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环境护理。主动引导患者进入输液室,安排座位或床位,询问需求。输液室每天清洁与消毒,做好通风,维持室内干燥,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室内可摆放绿植、挂件,安装电视等,让患者感受到温馨与舒适,有如家一样的感觉。向患者介绍输液室规章制度,避免人员走动,以减少感染发生。(2)心理疏导。门急诊输液治疗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为此要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讲解静脉输液技巧与目的及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以尽量获取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尽量打消他们的顾虑。交流期间注意说话技巧,维持微笑,语气温和,换位思考,以患者角度为患者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依从性。(3)输液前护理。严格按照三查七对进行核查,避免液体输错或加错药物。对患者的姓名、病情、输液情况进行核对,核对准确后方可输液。(4)输液中护理。输液期间,严格按照输液操作执行,穿刺静脉时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比如与之交谈,让其放松,以减轻穿刺疼痛。穿刺后,针眼处采取无菌针贴覆盖,避免感染。输液时根据药物与病情,调整好浓度与输液速度,并引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护士离开前告知患者注意观察,有掉针、回血等情况及时通知护士。护理人员不定时巡视,避免意外事件发生。(5)输液后护理。输液即将结束,护理人员在患者身旁进行安慰与疏导,告知其输液即将结束,提高他们的安全感。拔掉针头后指导患者准确按压穿刺点,无不良反应且出血停止方可离开。患者离开前,告诫他们若输注过头孢类,则严禁喝酒。同时,告知他们近期应注意的事项,回家后有任何异常应及时回院处理。(6)不良反应干预。静脉输液治疗期间,若有静脉炎,予以毛巾热敷,无缓解时则按医嘱用药。输液前后,护士严格手卫生,若有感染及时消毒。若有液体外渗,则局部湿敷硫酸镁,促使症状缓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主要从焦虑、恐惧、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5个方面评价,每个方面采取5级评分法(即0~4分),评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3]。(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参考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3个部分,评分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3)比较两组患者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有穿刺部位出血、输液外渗、针头脱落、回血严重。(4)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结束后现场发放问卷调查,要求独立完成,满分100分,90分以上非常满意、70~90分基本满意、不足70分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1)P<0.05。
2.3 两组患者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3 讨论
输液治疗是门诊或急诊科救治期间常用手段,其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有效[5],应用广泛。但急诊科病情危重,进展快速,患者与家属希望尽快改善病情,多有紧张、担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6]。门急诊患者疾病类型较多,护理人员输液操作工作量较大,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诱发输液不良事件,从而影响输液质量,甚至诱发医患纠纷,为此做好护理干预十分必要[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更高,穿刺静脉时间、配药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8,9]类似,比如有报道对84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在恐惧、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及精神病性上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静脉穿刺操作时间与配药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综合护理是相对新颖的护理模式,在住院患者中被证实其价值可靠,而且在部分门诊患者中也显示其有良好的效果,可为患者提供高效与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从既往临床经验来看,门急诊收治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大部分有焦虑、紧张等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患纠纷[10]。综合护理则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尽快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使输液正常完成[11],其通过心理疏导及时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患者放松身心、信任护士,从而做好配合。有效的环境干预,可营造温馨与舒适环境,减轻环境所致不良刺激;合理安排位置,可减轻焦虑与不安,提升舒适度[12]。此外,还要在输液前、中、后做好护理干预,严格查对,积极巡视,进行全面健康教育与指导,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综上,门急诊输液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穿刺静脉时间与配药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而且患者心理状况与自我护理能力也能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

文章推荐:

我要分享到: